近年来,宝丰县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侨务工作的重要论述和中国侨联十代会部署,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凝聚侨心,汇聚侨智、维护侨益、发挥侨力,扎实做好各项侨务工作。
一、开展普查 夯实基础
深入了解宝丰县基本侨情,准确把握侨情动态,健全和完善侨情信息库,更好开展联络联谊、维护权益等服务工作,扎实开展侨情普查工作。一是强化培训指导。深入到普查对象家中,宣传有关惠侨政策,积极营造良好的普查氛围,有效推动普查工作。印制发放《中华人民共和国归侨侨眷保护法》等政策法规,对各乡镇、村工作人员进行业务培训,落实工作责任,划分普查范围,对涉侨人员类别进行解释说明,确保涉侨身份认定的准确性,并严格按照要求进行数据填报,做到不重报、不漏统。二是健全信息台账。截至目前,宝丰县共有归侨侨眷48户,154人,主要分布在美国、菲律宾、澳大利亚、新加坡、韩国、日本、印度、瑞士等国,出境缘由多为留学、打工。其中,留学人员中博士10人,研究生5人。在此基础上,精心筛选出政治上有影响、社会上有地位、经济上有实力、专业上有造诣的侨界代表人士,诺贝尔奖获得者崔琦教授,旅美化学博士牛青山,新加坡科学院分子细胞研究所博士生导师宋海伟,旅美医学博士姜银正等,为更好地落实各项侨务政策,维护归侨侨眷的合法权益和开展海外联谊、招商引资、招贤引智夯实基础。
二、凝聚侨心 维护侨益
一是制定联系侨界群众制度,坚持定期走访。将家访和日常走访相结合,把办公桌搬到归侨侨眷家中,把主要时间和精力用在与侨界群众的接触交流上,帮助他们排忧解难,了解他们所想所需所盼。通过设立“宝丰侨胞之家”微信群,明确侨界重点人士为工作联系人,确保知侨情、听侨声、聚侨力工作常态化。二是开展慰问捐助活动,温暖凝聚侨心。今年以来,走访慰问归侨侨眷20余户,发放慰问金合计10000余元。“六一”前夕,为崔琦希望小学和韩店小学学生送去电子琴、篮球、足球、羽毛球等价值7000余元的体育用品。三是夯实侨界群众基础,维护保障侨益。依法维护归侨侨眷和海外侨胞合法权益,宝丰联合县法院建立涉侨纠纷诉调对接工作机制,对涉侨纠纷实行诉前多元化解,提高预防和解决纠纷效率。帮助受灾侨眷申请临时性,协调帐篷、棉衣等救灾物资以及救助金2560元。结合“能力作风建设年”活动,开展“侨界空巢老人关爱行动”,聚焦侨界空巢老人“急难愁盼”问题,对全县侨界空巢老人进行全面摸底排查,同时送去党和政府的温暖和关怀。
三、打造阵地 促进交流
一是积极申报“华侨国际文化交流基地”。针对宝丰文化资源丰富这一特点,县侨联主动与省、市侨联对接, 积极申报“华侨国际文化交流基地”,位于马街书会规划区的中华曲艺展览馆作为世界上唯一一家以曲艺为主题的展览馆,已于去年年初申报成为“河南省华侨国际文化交流基地”。同时,按照申报要求,重新整合资源,认真准备各项申报材料,制作了专题视频资料,正式向中国侨联申报“中国华侨国际文化交流基地”。二是积极建设“侨胞之家”。按照省侨联倡导地让侨界群众“组织起来,活跃起来”的工作要求,以有经费、有组织、有阵地、有活动、有队伍为标准,在全县大力开展“侨胞之家”建设工作,相继完成了对李庄乡、赵庄镇和前营乡“侨胞之家”的申报工作。目前,李庄乡“侨胞之家”于2021年年初被中国侨联命名为国家级“侨胞之家”,赵庄镇、前营乡“侨胞之家”被命名为省级“侨胞之家”。三是积极与侨胞侨眷互动交流。定期开展座谈会,就如何发挥侨界优势、如何开展侨务工作进行交流,积极建言献策。组织侨界代表实地参观红色教育基地,激发爱国情怀,增强侨界人士大局意识和历史责任感。积极引导侨界代表与海外亲属的沟通交流,充分发挥其在科研方面的优势,大力推动与宝相关单位的技术合作,为推动县域经济发展贡献侨界力量。
来源:宝丰县委统战部